用电力浇灌区域振兴、民族融合之花

- 编辑:admin -

用电力浇灌区域振兴、民族融合之花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三板桥村小微创业园一角(张圣龙 摄).JPG.JPG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张胜龙通讯员袁晓峰)深秋时节,湖北省五峰土吉族自治县渔阳关镇三板桥村忽冷忽热,村里小微商业综合体蓬勃发展。该园区是饲料加工厂、嫩叶加工厂和榨油工厂等蓬勃发展的小微企业的所在地。在村委会农产品展示厅,国家电网五峰县供电公司三板桥村第一书记正在现场介绍农产品。 渔阳关市三板桥村一个小型商业园区一角。 (张胜龙提供) 三板桥村位于五峰县渔阳关市西南部,平均海拔800米,地理位置优越。这片温暖的土地,仁荷少数民族聚居,自然资源丰富,有肥沃的农田和大片的森林。多年来,茶产业一直是三板桥村519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常年人均年收入在7000元左右。 国家电网五峰县供电公司党服务队成员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阳关镇三盘桥村肉牛养殖厂进行用电安全检查。 (张胜龙提供) 2022年,国家电网五峰县供电公司将坚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轴,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肩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使命。派驻村书记和工作人员深入下桥村,成立任务组,帮助下桥村落实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工程。 为保障三板桥村经济发展供电充足,立足民族地区,2022年,国家电网五峰县供电公司将追加投资91万元,完成全村农网改造,为三板桥村新增站区,更新低压线路1.03公里,实现各村组完全供电。同时,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先后修建了16个集中供水池,加固了组内、组内道路35公里,还为各村组接通了互联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发达,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渔阳官镇三板桥村农产品陈列室。 (照片由张胜龙) 国家要振兴,地区也要振兴。 2022年以来,国家电网五峰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先后引进肉牛养殖、生猪养殖、叶料和饲料加工等10余家小微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三板桥村已从“特色茶叶”发展成为“茶旅融合+小微企业+特色品种养殖”。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还修复了原清水湾镇供销社联社大楼等闲置资产,建设了面积1480平方米的小微企业园区,总投资265万元。 鲁花(湖北)生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在三板桥村的小微企业园里加工饲料。 (照片张胜龙提供) 2024年,宜昌市税务局党委“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华好人”、“京第一标兵”肖曙光先生将进驻三板桥村,引领乡村振兴工程。通过现场调查,肖曙光发现五峰县有一家中药加工公司从事中药初加工。作业后产生的枝、叶、根等残渣,以及当地村民每年收获后产生的玉米、大豆等秸秆作物,体积过大,无法妥善处理。 肖曙光立即与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协商,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组成的科研团队,与湖北原野牧格农牧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五峰县青年企业家帮助村里创办鲁花生物公司,回收加工废弃物,收割秸秆,生产中药原料。 饲料加工厂于2024年10月竣工,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有机厂房竣工,并开始对抵达工厂的设备进行净化和安装。了解公司用电需求后,张永东立即通知公司,服务团队负责了整个安装过程。他们为公司安装了一条1.2公里0.4kV输电线路,为工厂输送电力。服务团队也全程跟踪,并自愿帮助安装电源线、工厂电源开关等东西。 国家电网五峰县供电公司员工在渔阳关市三板桥村小微企业园区检查太阳能发电系统。 (照片提供由张(Katsuryu)制作 2024年底,肖曙光先生介绍了三板桥村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该村小微商贸综合体的小微商户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设施齐全,为小微企业园区的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提供了电力供应的双重保障。 “加工厂采用全电动设备,厂内通风、照明用电负荷为200千瓦。目前,我们在阳光充足的时候使用太阳能,天气不好的时候使用电网供电,工厂生产过程中不用担心用电问题。”鲁花(湖北)生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杨平说。 2024年12月,鲁花生物公司饲料加工厂正式投产,共有两条生产线。ic 头脑。一种是利用中药材原料加工的废弃物作为生产原料,另一种是利用农田秸秆作为生产原料。年饲料产量达5000吨。饲料加工厂生产的饲料不仅供应当地40多家生猪、牛肉等专业养殖场,还销往武汉、荆州等地区。 国家电网五峰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来到渔阳关镇三板桥村肉牛养殖厂,了解用电情况。 (张胜龙提供) “目前,二期规划的畜禽养殖、屠宰破碎、食品研发及加工厂正在筹建中。”我公司的包装工厂计划于2026年竣工,届时,我公司将形成饲料加工、畜禽养殖为一体的产业链。食品加工、物流配送、连锁销售。”杨平说。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多元化发展,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三板桥村以鲁花(湖北)生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同时幼叶加工厂、榨油厂等小微企业也在发展。该村实行了小微企业、茶叶、传统医药原料等特色养殖种植业多元化发展模式。近年来,村集体收入从“空壳村”增加到年收入3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7200元增加到13200元。